摘要: 问蓬莱何处,风月依然,万里江清。休说神仙事,便神仙纵有,即是闲人。笑我几番醒醉,石磴扫松阴。任狂客难招,采芳难赠,且自微吟。俯仰成陈迹,叹百年谁在,阑槛孤凭。海日生残夜,看卧龙和梦,飞入秋冥。还听水声东去,山冷不生云。正目极空寒,萧萧汉柏...
问蓬莱何处,风月依然,万里江清。休说神仙事,便神仙纵有,即是闲人。笑我几番醒醉,石磴扫松阴。任狂客难招,采芳难赠,且自微吟。
俯仰成陈迹,叹百年谁在,阑槛孤凭。海日生残夜,看卧龙和梦,飞入秋冥。还听水声东去,山冷不生云。正目极空寒,萧萧汉柏愁茂陵。
蓬莱阁素以“人间仙境”而著称,巍巍然矗立在中国山东半岛最北端的丹崖山上。蓬莱阁濒临黄海、渤海,浪托云涌、变幻无穷,恍如仙宫。宋代《蓬莱阁记》中记载“听览之间,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,乃人世之蓬莱也。”。
古代帝王秦皇、汉武、唐太宗等,多次来此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。世间流传无数蓬莱的神奇传说;尤以八仙过海最为精彩: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,刚刚得道升仙的八位神仙—吕洞宾、铁拐李,张果老、汉钟离,曹国舅、何仙姑,蓝采和、韩湘子齐聚蓬莱阁。
他们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庆祝彼此升仙;觥筹交错好不热闹。整个宴席其乐融融,酒至酣时,铁拐李抱着酒葫芦对众仙说:“久闻蓬莱隔岸相对的长岛山中;风景优美、仙乐悠扬,瓜果飘香、我们何不去乘兴游玩一下仙境,品尝一下仙果。”众神仙听罢一致赞成。
手摇芭蕉扇的汉钟离提议说:“既然都是神仙了,我们就不乘船了,用各自的宝器渡海你们觉得如何?”众神仙都觉得这个提议好,纷纷起身兴高采烈地来到海边。汉钟离首当其冲,把手里的芭蕉扇扔向大海,扇子瞬间大如蒲席,他跳上芭蕉扇向大海深处飘去……
何仙姑紧随其后
将手中的荷花轻轻放到海里,顿时荷花变得大如磨盘,何仙姑轻巧一跃站在荷花中央,紧随汉钟离迎着海浪飘然而去。其余众神仙不甘示弱;潇洒随性的吕洞宾、倒骑毛驴的张果老、严肃冷峻的曹国舅、心灵手巧的蓝采和,能歌善舞的韩湘子、憨厚幽默的铁拐李,纷纷将自己的宝物置于海中;八位神仙各显神通,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、漂洋渡海,悠然自得地奔向蓬莱阁对面的长岛山;留给后世“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”的成语典故,影响甚广。
当我们走进蓬莱阁,随处可见八仙的身影;一楼墙壁上装饰着八仙的壁画由六组故事组成,二楼梁檩等处均有八仙彩绘,正中八仙的塑像描绘的是八仙过海之前,在蓬莱阁上开怀畅饮的精彩瞬间。他们或坐、或立、或卧、或倾,神态各异栩栩如生。
八仙过海的神奇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,这八位仙人性格迥异;处于不同时代、来自人间的不同群体。升仙之前他们各有不同身份,有皇亲国戚、学子书生、也有将军和乞丐。他们代表着社会各个阶层,有着共同的的美好愿望既社会和谐、包容的人文精神。
八仙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,千百年来形成一种“八仙文化”。人们甚至将一些生活用品也冠以八仙的名字:比如八仙桌、八仙椅、就连瓷瓶彩绘也以八仙图案为美。可见八仙文化早已深入人心,深受百姓欢迎。
蓬莱阁因八仙过海的传说与海市蜃楼的奇观而闻名天下。
蓬莱景区以丹崖山为中心,蓬莱水城和田衡山为两翼;经历代重修、扩建,成为层层叠叠、错落有序的古建筑群;亭、台、楼、阁因山就势,依海而建、蔚为壮观,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:
宋代第一大文豪苏东坡登临蓬莱阁亲眼目睹海市蜃楼的奇观,这种景象对古人是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!惊叹之余苏轼当即赋《海市诗》一首:
东方云海空复空,群仙出没空明中。
荡摇浮世生万象,岂有贝阙藏珠宫?……
诗中生动描述了“海市蜃楼”的奇妙景象,苏轼的翰墨名篇使蓬莱阁更加闻名遐迩。清代画家“袁耀”根据蓬莱阁“海市蜃楼”幻影,以宽阔的胸怀和超级想象力创作出《蓬莱仙境图》描绘蓬莱仙境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。现代科学观念对蓬莱仙境形成的原因给与了权威性解释,明确指出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物理反射的光,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,既光学幻影。每年春夏,夏秋之交,蓬莱北边的海面常会出现如此奇观。
尽管科学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,但人们对“蓬莱仙境的向往”却被永远固定下来,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神话赋予了奇妙美好的前景。人们喜欢的还是蓬莱传说中美丽的“仙境”。